鳳凰網財經訊 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國一行三會共同主辦的2011陸家嘴金融論壇于5月19-21日在上海舉行,本次論壇的主題為“新時期的金融體系及其宏觀管理”,鳳凰網財經進行全程直播。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、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先生在“世界經濟成長前景及其風險因素”分論壇中表示,在一種舊的危機特征沒有改變的情況下,我們也進一步注意到有些新的趨勢。
以下為部分發(fā)言實錄:
第一,世界經濟舊的格局蘊含著新的趨勢。大家都知道,國際金融危機現在已經漸漸淡出,全球經濟正在復蘇,但是我們進一步分析的話,現在的經濟金融情況仍延續(xù)著經濟危機以前的特征,有三個特征:一是經濟全球化的總體趨勢并沒有轉變,到去年年底,全球貿易量已經恢復到危機以前,就是2008年7月份那個時候的貿易量水平;二是經濟不平衡的舊格局并沒有打破,發(fā)達國家過度消費,發(fā)展中國家過度儲蓄的格局并沒有太大變化,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量,貿易順差占全球 GDP的比重在不斷上升,預計到2014年會達到1.14%,這也是很高的數額;三是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并沒有解決。大家都知道這一輪的流動性過剩是 2003年開始的,2007年進一步加劇。全球金融危機發(fā)生以后,各個國家的政府采取了一些放量寬松的貨幣政策,實際上進一步推動了流動性擴張的問題,現在資產價格在進一步上漲。應該說通貨膨脹的壓力,各個國家的通脹壓力都非常大。
在這樣一種舊的危機特征沒有改變的情況下,我們也進一步注意到有些新的趨勢,第一個趨勢是全球治理機制發(fā)生了一些變化。比如說G20這樣的機制,讓發(fā)展中國家參與了國際全球的治理活動。第二,是新興的經濟體表現比過去更加突出,比如說2010年金磚四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率的貢獻,達到了60%。第三,現行的國家貨幣體系也受到了一些質疑,很多人在呼吁,希望建立一個全新的、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。
針對這些問題,應該說這幾年國家一直在采取措施,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,促進經濟發(fā)展方式的轉變,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也把轉變發(fā)展方式,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列為了重點。具體的內容由于時間限制就不一一展開。
【獨家稿件聲明】凡注明“鳳凰網財經”來源之作品(文字、圖片、圖表或音視頻),未經授權,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。如需轉載,請與鳳凰網財經頻道(010-84458352)聯(lián)系;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。
分享到: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